印度国土面积多少平方公里?为何能养活14亿国民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印度国土面积多少平方公里,以及印度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为何能养活14亿国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本文目录印度国土面积多少平方米印度实际面积印度有效国土面积印度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为何能养活14亿国民印度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印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印度国土面积多少平方公里,以及印度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为何能养活14亿国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印度 国土面积多少平方米
  2. 印度实际面积
  3. 印度有效国土面积
  4. 印度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为何能养活14亿国民
  5. 印度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印度 国土面积多少平方米

印度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

印度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区域包括有27个邦(省)、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每一个邦都有各自的民选政府,而联邦属地及国家首都辖区则由联合政府指派政务官管理。此外,虽然印度在南极洲并没有拥有土地,但在当地亦建有二个科学基地:DakshinGangotri及Maitri基地。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印度实际面积

印度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

印度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区域包括有27个邦(省)、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每一个邦都有各自的民选政府,而联邦属地及国家首都辖区则由联合政府指派政务官管理。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印度有效国土面积

印度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给出的数据13.39亿。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海岸线全长5560公里,印度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数世界排名第二。印度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中部是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

印度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为何能养活14亿国民

印度总面积世界第七,但其实际耕地面积却仅次于美国。

相较来说,中俄加拿大等国面积虽然大,却有很多地方无法居住与耕种,然而印度的情况截然不同,其耕地占比非常高。

再者,印度是个地处热带的国度,常年高温多雨,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如此规模的耕地面积加上其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养活十几亿人并非难事。

印度的农业条件,好得令人羡慕

世界上面积比印度大的国家有六个,但适合居住与农耕的土地面积超过印度的只有美国。

以加拿大为例,其辽阔的土地除了南边一条狭长地带,大多数都常年冰封苦寒,根本就无法有效发展农牧业,澳大利亚大多数地区都很干旱,也不适合耕种。

然而印度不同,其不到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效土地面积比例极高,耕地众多。

在全球范围之内,印度的可耕地规模仅次于美国,由于美国常年休耕轮作,因此印度的实际耕种面积甚至还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首位。

不仅是耕地面积大,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气候。

纬度偏低的印度大多数地区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都比较炎热多雨,虽然也常有各种旱灾洪灾什么的,可整体上气候条件还是很好。

常年都热、降水丰富,这意味着农作物大多可以不分季节进行种植,而且生长周期短。

单产不够,多种来凑!印度大多数地区理论上都能轻易做到一年多种多熟。

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热带地区的农作物产量要比温带地区多得多,更何况印度的耕地面积还非常巨大,所以这也造就了印度理论上本应该非凡的粮食出产能力。

印度的农业产量,其实并不充足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古代的印度在西方,是一个不逊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农业繁荣之地,其农耕发展历史相当悠久成熟。

以前全世界的农业,几乎都是靠天收,但现在不同了,需要科技的加持。

整体来说,印度还是个科技比较滞后的国家,包括其农业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不过说起来印度的农业技术水平,也不算太差。

上世纪中后期,印度先后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农业技术革新,大力引进优质种苗,更迭农业科技等等,使得印度的农业产量急速上升。

虽然已是有了长足进步,不过印度的农业产能,还是没有完全开发出其潜力。

即便自然条件如此优越,印度的稻米与小麦单产仍旧不足,其稻米的单位平均产量只有我国的67%,小麦是我国单位平均产量的74%。

不仅如此,由于加工与运输水平的低下,印度粮食的损耗率是我国的四倍不止,同样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粮食没进入市场就消失了。

按照目前的最新数据,印度年人均粮食产量是192公斤,而我们1961年因为天灾粮食产量剧减之后,都还有207公斤的水平,印度的粮食产出其实根本不够。

一边出口粮食,一边挨饿的奇葩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之一,前两年更是直接超过了传统米仓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地。

印度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是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国,这成了很多人埋汰自家的一个说辞,因为不同于印度,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但这些人往往没有注意,或者故意无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印度多少人在挨饿。

印度这个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同时拥有全球27%的重度饥饿人群,按照世卫组织在2017年的数据,超过六亿印度人无法获取足够热量的食物。

因为饥饿,印度有一半以上的育龄妇女还有五岁儿童营养不良,大约40%的印度青少年身高与体重过轻,粮食不足带来的问题还有很多。

要养活印度并不难,只要有口吃的留口气儿就算活,可真正难的是养好。

印度的人口与我国基本持平,但粮食总产量仅为我国一半,事实上,我国每年大量进口的粮食都是大豆玉米之类,主要用于养殖业加工饲料,并非口粮。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吃素国家,用不着那么多的肉食,自然不必过多消耗粮食作为饲料,可即便如此,印度仍旧有大量的人口无法吃饱吃好。

养活容易养好难,以后会更难

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超过20%的人口,这是我们的农业成就,现在的我们生活水平虽然与欧美还有不小距离,但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印度的人口比我们略少,耕地比我们多,自然条件又好,可印度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印度土地大多私有,并且印度的粮食价格要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了利益,土地所有者将粮食出口到价格更高的国外。

更重要的是,农民们又普遍穷困,为了获取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只能将粮食卖出去作为交换。大量的粮食被出口到国外,使得印度自家用于消费的粮食并不充裕。

我们所说的养活,与印度所说的养活,完全不是一回事,直到今天,印度的平均寿命位列世界第125位,甚至低于常年硝烟的伊拉克。

如果按照印度的活法,我国自产的粮食能够养活比目前多出一倍的人口。

越优质的生活,往往都需要越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与一个普通的印度人活在世上,他们各自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却是天差地别。

印度的确养活了十几亿人口,却极其勉强,因为大量的印度人并没有获得充足的食物。

现在印度的人口超过13.5亿,且增速明显,可其粮食产能增幅却微乎其微,随着印度人口的愈发增多,未来的印度就算勉强养活自身都很艰难。

印度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1],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1]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

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

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

印巴分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共和国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印度于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将原锡金王国设为所谓的锡金邦。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yinmaoyi.com/8493.html